針灸科是醫院重點中醫特色科室,設有針灸室、艾灸室、理療室,環境整潔舒適,設備實施完善。科室組建有專業醫護團隊,由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專家親診,根據臟腑、經絡、穴位理論,結合臨床實踐,應用毫針、火針、拔罐、刮痧、艾灸、電針、穴位埋線等傳統治療技術,結合中藥內服外用,輔以紅外線理療、磁療等治療神經系統、各種疼痛、消化系統及內外婦兒疾病等具有獨特的優勢。
一、診療范圍
1、神經系統:腦中風后遺癥、面神經麻痹、偏癱、肌肉萎縮、帕金森氏病、脊髓炎、眩暈、手足麻木、小兒腦炎、腦膜炎后遺癥等;
2、各種疼痛:頭痛、落枕、頸椎病、腰椎增生癥、坐骨神經痛、關節炎、風濕痛、網球肘、腕痛、肋間神經痛、足底痛、扭傷、肌腱炎、膝骨關節炎、周圍神經卡壓癥、急慢性軟組織扭傷、癌癥疼痛、三叉神經痛等;
3、胃腸系統:胃痛、呃逆、便秘、泄瀉、痔瘡、消化性功能障礙、術后腸麻痹、功能性胃腸功能紊亂等;
4、五官疾患:過敏性鼻炎、鼻竇炎、突發性耳聾、耳鳴、小兒假性近視等;
5、呼吸系統:感冒、哮喘、慢性支氣管炎等;
6、精神系統:失眠、焦慮、梅核氣等;
7、生殖泌尿系統:痛經、月經不調、更年期綜合征、前列腺增生肥大、性機能障礙、產后尿儲留等;
8、皮膚疾病:帶狀皰疹及其后遺神經痛、痤瘡等;
9、開展“冬病夏治”、三伏貼、三伏灸等。
二、特色技術
1、針刺(針灸)
針灸作為我國古老的保健療法,因其顯著的療效,已經在世界各地廣為人們所接受。它是根據中醫理論,采用毫針對人體的俞穴進行直接的刺激,對增強身體機能、疏通經絡、調和陰陽、扶正祛邪、防病治病具有相當不錯的治療和保健作用。
2、艾灸
艾灸療法簡稱灸法,是運用艾絨或其他藥物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、溫熨,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,通過經絡的傳導,以起到溫通氣血、扶正祛邪,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治法。
3、拔罐
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療法,借助熱力排除罐內空氣吸著于皮膚,造成淤血現象的治病方法。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、疏通經絡、祛除淤滯、行氣活血、消腫止痛、拔毒瀉熱、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、解除疲勞、增強體質的功能,從而達到扶正祛邪、治愈疾病的目的。
4、刮痧
刮痧借助神經末梢的傳導以加強人體的防御機能,使血液回流加快,循環增強,加快新陳代謝。有宣通氣血、發汗解表、舒筋活絡、調理脾胃等功能,而五臟之俞穴皆分布于背部,刮治后可使臟腑穢濁之氣通達于外,促使周身氣血流暢、逐邪外出。
5、耳穴療法
耳穴療法是用毫針、壓子(如王不留行子)、磁療、溫灸、推拿按摩等方法刺激相應耳穴處,并給予適度的揉、按、捏、壓,使其產生酸、麻、脹、痛等刺激感應,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外治療法。祖國醫學認為,耳通過經絡與人體臟腑、肢節、器官產生聯系。其中,耳與手足三陽經的聯系最為密切,六條陽經皆入耳中或分布于耳區周圍。臟腑功能失調時,就會通過經絡的聯系,在雙耳的耳穴上顯示出來。同理,耳穴療法可刺激經絡,疏通經氣,調節臟腑功能,使五臟精氣充盛,經絡氣血暢達。
6、穴位埋線
穴位埋線療法是根據針灸學理論、中藥學和現代物理學相結合的產物,它通過針具和藥線在穴位內產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學變化,將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藥通過經絡傳入體內,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實際上埋線療法是一種融多種療法,多種效應于一體的復合性治療方法。
7、冬病夏治
冬病夏治穴位敷貼對因寒冷引起的各種疾病,通過夏天扶持人體陽氣,通調經絡氣血,祛寒逐瘀。三伏天中肌膚腠理開泄,敷貼藥物容易作用于穴位經絡,可促使陽虛,外寒疾病恢復正常。三伏天開展的治療的穴位敷貼還用于陽虛不足,肺氣虛弱乃至虛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,如小兒體質虛弱,反復感冒,頑固性咳嗽,過敏性鼻炎,盜汗以及哮喘,風濕性關節炎,頸骨腰腿疼,肢體麻木不適等。